欢迎访问北京国机展览有限公司 官网

服务横向联合,紧盯产业链纵向延伸,遵循国际化、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的行业发展方向

为境内外企业双向交流与贸易搭建高效平台

报告 | 通用设备全面复苏,坚定看好
来源:国元证券 | 作者:国机展览 | 发布时间: 2021-01-05 | 968 次浏览 | 分享到:
通用设备全面复苏,坚定看好。工业机器人:景气上行期,国产替代正当时。
通用设备全面复苏,坚定看好

3.1 工业机器人:景气上行期,国产替代正当时

3.1.1 下游制造业投资回升,工业机器人持续复苏之势确立

  工业机器人产量、出口两旺,全年有望实现高增长。2020 年 10 月份工业机器人产 量 2.2 万台,同比增长 38.5%,已连续 3 个月保持 30%以上增速,1 至 10 月累计产 量 18.3 万台,同比增长 21%;9 月份工业机器人出口交货值 7.7 亿元,同比增长 34.9%,1-9 月工业机器人出口交货值累计 63.3 亿元,同比增长 18%。

  日本工业机器人先行复苏,我国机器人行业乘势而起。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一般领 我国产量 2 个季度左右,日本订单量从 2019Q2 起降幅缩窄、2019Q4 增速转正, 2020Q2 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 3.4%,2020Q3 降幅有所收窄(-1.5%),延续复苏之 势,我国工业机器人乘势而起。2020Q3 日本机器人出口销售额同比增长 17.4%,出 口中国的销售额同比增长 7%,增速放缓但仍保持正增长,侧面佐证我国工业机器人 的需求正处旺盛期。




我国工业机器人主要服务于汽车、3C 制造领域,2019 年合计占比达 40.7%
。自 2020 年 4 月份以来,汽车行业呈现高景气度,产销量同比增速持续为正,10 月份产量、 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 11%、12.5%,2020 年 1-10 月汽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降 幅持续收窄至 15.4%。3C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从 2020 年 4 月份开始一路向好, 1-10 月累计同比增幅扩大至 12%,自动化升级需求随下游复苏增强。

3.1.2 国内市场提升空间巨大,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

2019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触底,中国依然为第一大市场。根据 IFR 数据显示, 2019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 37.3 万台,同比下降 11.6%,下滑是由于汽车、电气 电子两个主要下游行业持续低迷。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9 年 装机量达 14 万台,占全球比例达 37.6%。


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据我们测算,2019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 实际仅为 79 台/万人,较 2018 年提升 15 台/万人,但仍低于全球均值 91 台/万人, 更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机器人换人步伐的加快和制造业用人 成本不断提高,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有望迅速提升。



2019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自主品牌占比达 29%。
国内工业机器人厂商仍主要面向国内 市场,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2019 年国产化率达 29%,同比提升 1pct;汽车行业仍 由国外厂商主导,国产化率约为 12%,因此与国外厂商相比,国内厂商受汽车行业 下滑影响更小。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埃斯顿为内资工业机器人龙 头企业,2019 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7.8%,在行业景气度高涨的情况下,埃斯顿龙头 效应逐步凸显,2020 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17.6 亿元,同比增长 82.2%,市场份额有 望进一步扩大。



3.2 激光设备:应用前景广阔,国产替代新阶段

3.2.1 激光赛道高成长,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应用需求广泛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激光设备市场,2010-2019 年复合增速 23.7%,2019 年中国激 光装备规模超 600 亿元,疫情缓解有望快速复苏。中国激光产业整体起步较晚、但 发展极为迅速,已占据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规模,2019 年中国激光设备销售收入 658 亿元,同比增长 8.76%,2010-2019 年我国激光装备规模年复合增速达 23.7%。2020 年受到疫情冲击影响预计市场规模会略有下滑,但从目前设备端需求快速复苏的趋 势来看,2020 年全年表现有望超预期。




光纤激光器凭借生产力及成本优势实现跨越式增长,2008-2019 年中国光纤激光器 市场复合增速达 48%。
光纤激光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免维护、使用性价比高等 优异的属性,在材料加工领域占有绝对优势、逐步挤占固体激光器和气体激光器的市 场。2008-2019 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复合增速达 48%,实现跨越式增长;2019 年 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销售总额 85.6 亿元,同比增长 6.72%。目前,国内疫情缓解后 市场需求表现强劲,不管是国内激光器企业的业绩还是海外企业如 IPG 披露的中国 区市场需求情况均反映了国内光纤激光器市场的快速复苏,下游激光加工设备需求 上升导致激光器市场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我们认为 2020 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 场或将取得超预期表现。


技术进步带动成本不断下移,加速激光应用渗透率提升。
光纤激光器技术进步飞速, 例如,2019 年,20KW 光纤激光切割机被推出市场并交付客户使用,从 10KW 到 20KW,仅仅用了 1 年时间,超高功率激光切割机继续被市场热捧。随着高功率激光 器的发展,下游客户可以以更高的速度、更可靠的性能、更低的成本,满足更复杂激 光加工的领域的应用需求。国产激光光源越来越稳定,激光器价格不断下行,成本的 降低也使得激光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广泛,从而推动下游对于激光设备的旺 盛投资。



从下游应用领域看,激光切割稳健增长,新兴应用领域需求有望不断开拓。
过去几年 激光打标和切割市场发展迅猛。近期一些新兴应用领域激光需求也在逐渐涌出。例如, 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加工的清洁应用需求、用于太阳能电池和非金属加工、边缘删除、 烧蚀工艺需求等等,2020 年二季度 IPG 在新兴应用领域收入环比增长 20%。




3.2.2 技术赶超国际龙头,国产替代信心满满

国内激光器企业技术进步飞速,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经过多年 发展,当前国产低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逐渐成熟,已基本完成国产化替代。中功率激 光器由于国内外价差较小,IPG 依靠其品牌优势依旧保持了部分市场份额,国产替代 趋于稳定;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得益于国内激光器龙头技术实力快速提升,从高功率、 高端应用两个维度快速推进替代,近年国产化率快速提升至超过 50%。锐科激光市 占率从 2017 年的 17.3%提升至 2019 年的 24.3%,已成为国内光纤激光器绝对龙 头,而全球光纤激光器龙头 IPG 在激烈竞争之下市场份额一路下跌。



3.3 工控伺服:进口替代加快,下游先进制造提供机遇

3.3.1 行业复苏遇升级,下游需求提速换挡

行业持续高增速显示自动化升级需求强烈。2020Q3 整体自动化市场规模达 322 亿 元,同比增长 6.7%,较 2020Q2 增速提升 0.3pct,Q2 的高增速是由于 Q2 处于从 疫情中复苏和经销商备库存叠加的修复阶段,Q3 依旧保持的高增速显示出行业真实 景气度高涨,工控自动化升级需求旺盛。

中下游制造业景气度高,OEM 市场领先于项目型市场。分市场来看,OEM 市场(侧 重中下游制造业)从 2019Q4 开始表现已优于项目型市场(侧重上游重工行业)。根 据疫情后的恢复速度和景气度来看,我们判断,下游需求将延续增长趋势,2020Q3 增速达 11%,较 Q2 略有回落(+14%);2020Q3 项目型市场增速达 2%,实现从 Q1 受疫情影响以来的首次正增长。




下游先进制造业成增长主线,基建相关逐渐复苏。
OEM 市场下游行业中,2020Q3 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电子及半导体同比增速分别为+31%、+26%、+22%,持续 领先行业增长;项目型市场中,冶金、市政同比增速分别为 29%、17%,拉动项目 型市场整体增速



2020 年自动化市场主要产品的驱动力来自于国内外的疫情刺激、苹果大年、新能源 产业的发展及设备更新周期到来,
对电子、新能源、机器人和物流、机床、建筑相关 (工程机械、起重等)、口罩机行业的自动化规模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根据睿工业 数据预测,以上六大类行业在 2020 年合计自动化产品规模预计达 393.2 亿元,同比 增长 23.5%。

疫情带来进口替代加速,国内龙头成为主要获益者。液晶、半导体细分行业通常是外 资品牌擅长的领域,知名品牌有欧姆龙和基恩士,2020 年随着国内供应链优势和国 内代工厂份额提升,涌入汇川技术、禾川技术等国内优质企业;新能源行业方面,汇 川技术等国内优质企业持续渗透,凭借高性价比、配合研发和快速响应的优势从伺服 端实现快速国产替代;疫情中的口罩机红利主要被国内品牌抢占,汇川技术、信捷电 气等国内企业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和快速响应优势从 PLC 端和伺服端同步服务于口罩 机红利,相关自动化业务实现双向增长。




3.3.2 国内龙头扩张迅速,细分产品表现亮眼

欧美日企处龙头地位,国内企业扩张迅速。国际龙头企业西门子、艾默生、ABB、施 耐德等的工控业务规模均在 50 亿美元以上的水平,国内工控企业目前处起步阶段, 规模均在 10 亿美元以下,仍有较大成长空间。西门子的工控收入在 2020 财年(2019 年 9 月底至 2020 年九月底)实现 168 亿美元,同比下降 2.8%,艾默生的工控业务 收入在 2020 财年(同上)实现 111.6 亿美元,同比下降 8.6%,而汇川技术在 2020 年前三季度自动化业务实现收入3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3.6%,规模迅速得到扩张。

伺服市场 CR5 集中度保持稳定,国产品牌实现突破。2020 年前三季度 CR5 市场集 中度达 49%,与 2019 年持平,但结构发生变化,汇川技术市场份额较 2019 年实现 3pct 的提升,达 9%,首次名列前五。在欧美品牌向中端市场的下探和本土品牌向中 端市场渗透的双重压力下,中端伺服市场竞争加剧,日系厂商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 2020 年前三季度龙头厂商三菱电机市场份额较 2019 年下降 2pct 至 9%,国产企业 有望实现超越。




小型 PLC 市场 CR5 集中度达 75%,信捷电气份额提升迅速。
2020 年前三季度龙头 厂商西门子、三菱电机在小型 PLC 市占率为 35%、13%,较 2019 年分别下降 3pct、 2pct,欧姆龙和台达子公司中达电通均为 9%,保持稳定,国内龙头信捷电气市占率 达 9%,较 2019 年提升 3pct。

中大型 PLC 市场 CR5 集中度达 85%,依旧被外商垄断。2020 年前三季度西门子、 罗克韦尔龙头厂商市占率较 2019 年均有下降,分别下降 4pct、2pct 至 49%和 11%,三菱电机、欧姆龙、中达电通小幅提升至 13%、6%、2%,总体市场格局保持稳定。




PLC 领域,汇川技术和信捷电气的市场份额大幅提升。从总体 PLC 市场来看,2020 年前三季度汇川技术和信捷电气的 PLC 业务收入均实现较高增速,市场份额分别较 2019 年提升 2.1pct、2.3pct 至 4.1%和 5.2%,汇川技术正不断扩大中大型 PLC 市 场的业务规模。




3.4 叉车行业:周期复苏向上,电动化是必然趋势

3.4.1 行业加速蓄力向上

全球叉车销量整体稳步增长,亚洲市场领衔世界。叉车高度机械化,且通用性强,下 游应用非常广泛,尤以制造业和物流业为最。2008 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叉车市场整 体稳步增长。自 2018 年起,受贸易保护主义干扰,全球叉车销量增速逐步放缓。2020 上半年,新冠疫情重创世界经济,全球叉车销量实现 70.56 万辆,同比下滑 5.47%。从各洲销售情况看,亚洲市场销量为 35.42 万辆,同比增长 5.65%,成为全球唯一 销量正增长区域。




叉车国内销售不断增长,全球占比逐步提升
。自 2009 年起,中国成为全球叉车第一 大产销国,叉车销量增长水平高于全球市场,总体呈现波动增长趋势。2019 年,中国叉车总销量突破 60 万辆,达到 60.83 万辆,同比增长 1.86%;其中,国内销售实 现 45.55 万辆,同比增长 5.64%,总体呈现稳中有升局面。然而,中美贸易摩擦导致 叉车出口出现负增长,2019 年中国叉车出口量为 15.28 万辆,同比减少 7.95%。随 着国内疫情得以有效控制,经济运行企稳回升,两新一重建设持续推进,叉车市场国 内需求稳步上升。2020 年 1-10 月,中国叉车国内销售已累计实现 49.74 万辆,创下 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时,中国叉车销量占全球比重也不断上升,2020 上半年占比 35.87%,比 2019 年上升 5.37pct。



叉车行业迎来新一轮复苏周期。叉车作为通用资本品,下游较为分散,受单一行业周 期性影响较弱,行业整体呈现弱周期性。2008 年以后,从我国叉车销量月度数据跟 踪看,我国叉车销量波动具有周期性,每轮波动周期持续时间约 43 个月左右,平均 上升 1-2 年。从历史周期波动的平均跨度以及下游制造业景气度看,我们判断,我国 叉车行业从 2019 年下半年底部复苏,预计 2021 年将延续上升趋势

日、德叉车企业领先全球,中国品牌竞争实力提升。根据 MMH 公布的 2019 年全球 前 20 工业叉车制造商排名,来自日本、德国和美国的叉车企业领先优势明显。前三 甲依旧是日本丰田、德国凯傲和德国永恒力,分别实现 133.56 亿美元、71.73 亿美 元和 45.76 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保持位列全球第 7、8 位。此外,本次排行前 20 中还包括龙工叉车、中力 EP 和首次进入的柳工叉车,分别位列 13、 15 和 18 位,国产品牌国际竞争实力稳步提升。

国产品牌销量优异,收入增长潜力广阔。2019 年,全球销售冠军丰田工业叉车销量 达到 28.2 万辆,占全球份额近 20%。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分别实现叉车销量 15.24 万辆和 13.94 万辆,占比合计与丰田大致相当。从销售收入情况看,2019 年安徽合 力和杭叉集团各同比增长 1.70%和 3.17%,略高于丰田工业 0.48%的增幅,但是收 入数额差距明显,在产品附加值和后市场业务贡献方面发展空间较大。




国内双龙头优势显著,头部集中度不断提升。
国内叉车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主要 表现为两极分化,双雄割据,头部集中效应显著。2019 年,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占 我国叉车市场销量份额分别达到 25.05%和 22.95%。2020 上半年,疫情加速行业洗 牌,部分低效益尾部企业淘汰出局。两家龙头企业通过部分产品降价促销抢占市场和 推广新能源和智能化产品等方式,积极应对市场调整,对行业销量贡献可观,实现市 场份额分别占据 27%和 26%的历史性突破,带动了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



环保排放标准趋严,电动叉车市场广阔。
2019 年,全球叉车销量中电动叉车占比 62.56%,欧美发达地区电动叉车销售比例超过 65%。从我国叉车市场销售情况看, 2019 年的电动叉车占比实现 49.09%,同比增长 2.02pct,但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销量在电动叉车市场占比最高,实现销售 22.59 万辆,同 比增长 9.66%。随着行业结构性调整,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和环保排放标准趋向严格, 内燃叉车将逐步被替代,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占比有望继续提升。同时,电商物流等 行业需求增长,叉车电动化程度将逐步提高,由此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3.5 机床:需求恢复性回暖,机床格局有望迎来破局

3.5.1 机床需求旺盛,产量逐步回升

受益于国内制造业投资整体回暖,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回升显著。2020 年 10 月份金 属切削机床产量达 4 万台,自 4 月份以来持续高速增长,10 月份同比增速达 29%, 为近四年来的最高增速,截至 10 月份累计产量 36 万台,同比增长 0.6%;10 月份 金属成形机床产量 1.7 台,同比下降 5.6%,较 9 月份有较大回落,截至 10 月份累 计产量 16 万台,同比下降 10.1%。




我国金属加工机床的贸易逆差正不断缩小,国内机床企业遇良机。
截至 2020 年 9 月 份,我国金属加工机床累计出口金额 28.2 亿美元,同比下降 13.1%,累计进口金额 44.6 亿美元,同比下降 21.6%,贸易逆差为 16.4 亿美元,同比下降 32.8%。疫情背 景下,进口机床金额显著下降,为国内机床企业带来机遇。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金额和 出口金额的当月同比自 2019 年初起呈现相反走向,同样反映出贸易逆差不断缩小的 趋势。

机床需求旺盛,正处恢复性增长阶段。根据机床协会统计,2020 年前三季度金属加 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 14.1%。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 14.4%, 金属成形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 13.5%,新增订单和在手订单情况均明显好于上半 年。日本机床企业来自于中国的订单也可侧面反映出国内机床的需求情况,自 6 月份开始,日本机床企业的中国订单增长迅速,6 至 9 月的中国订单分别同比增长 34.2%、50.5%、50.8%、89.9%。

3.5.2 民营企业把握核心竞争力,迎来发展良机

高精密机床是我国机床行业未来发展主线。日欧美系机床常年占据我国机床行业第 一梯队,随着我国高端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中高端机床依然以外资品牌为主导。津上机床中国是日本津上机床分拆其中国业务上市的子公司,主要向中国的终端客 户销售数控高精密机床,终端客户以 IT 及电子产品、汽车行业为主。2017 至 2019 财年,津上机床中国的营收增速显著高于日本其他龙头机床企业(牧野铣床、德马吉 森精机、日本天田机床),由此看来,专注细分领域的高精密机床在我国优势显著。

中高端民营机床企业涌现,是我国未来机床行业中坚力量。优质的民营机床企业如 创世纪、海天精工、国盛智科、亚威股份等,均定位在中高端机床,在细分领域或核 心技术上拥有独特竞争力。2020 年前三季度上述公司营业收入规模的平均值为 12.4 亿元,且在逐步扩大规模中;民营机床普遍毛利率较高,平均水平多年保持在 30% 左右,已逐渐接近国际巨头机床厂商的盈利水平。